5月份親職教育分享-哈佛傳授5秘訣 教親子談戀愛話題

by 親子天下媒體中心 – 黃敦晴

成年的孩子回首來時路,最遺憾錯過什麼?超過7成的成人子女希望,父母跟他們聊怎麼建立一段健康、可以持續的感情。青春期的戀愛,這可能影響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與婚姻。哈佛大學建議父母平時就要機會教育,談談這5個問題。

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今年慶祝100歲生日,回顧過去一百年來在全球創下、最有影響力的100個故事,也回顧曾經發表的重要研究與文章,提醒社會、學校、家長,在教育這條路上的重要議題。

大家忙著教孩子知識、建立品格、如何獨立,但當孩子長大,回顧成長之路時,這些都不是他們感到遺憾、沒學到、最重要的事。

比起如何「避免」問題,孩子更想知道如何愛和被愛

哈佛引述一項全國性、針對18-25歲人口的調查指出,7成的受訪者希望爸媽在他們更小的時候就告訴他們,如何擁有彼此關懷、健康、成熟的戀愛關係;36%希望知道怎麼面對分手;33%想知道怎麼避免在感情中受到傷害;27%想知道該怎麼發展一段感情。

另外,還有青少年在研究中指出,大人只會叫他們要避免什麼、例如怎麼預防懷孕,但他們想知道其他更重要的事,像是談戀愛時應該有的觀念、怎麼愛人、怎麼被愛。

這些的確是更重要的事。因為感情處理失當,孩子除了在當下、青少年時期就受到傷害,也可能衍生出缺乏自信、憂鬱、甚至自殺的問題。長期而言,還可能導致成年後無法正面地處理感情,與人建立信任與長久的親密關係,甚至結婚後會家暴、離婚、導致婚姻衝突或酗酒吸毒。

父母可以和孩子談的愛情話題

父母跟孩子不談這些事的結果,就是孩子直接從媒體、網路、同學的經驗學習,其中可能有錯誤的觀念。哈佛教育研究所提醒,其實家長平時就可以透過日常生活事件、聊天、在媒體聽到的故事,趁機導正孩子的想法:

一、談談戀愛的哲學

每個人對愛情的定義都不同,剛結婚跟結婚30年的人,對愛情的體驗也不同。哈佛的研究發現,很多青少年對於戀愛抱持夢幻,對於愛的理解也是五花八門。例如,有的人覺得總會一直想到某人就是愛,也有人把被愛而感到自尊提升的感覺當成是愛。

家長可以在媒體上看到相關故事、或是身邊親友遭遇相關事件時,跟孩子討論,戀愛可能是什麼樣的感受。如果孩子認為已經談過戀愛,可以請他們描述是什麼樣的感覺;如果還沒有,則可以讓孩子想像、描述,什麼樣的感覺會讓他們覺得戀愛了。接著請他們談談迷戀、受到誘惑、互相吸引與長久的愛與相處等差別,什麼樣的互動關係健康或不健康,讓他們了解各種面向,短期的熱情跟長期的愛,都可能影響一生。

二、聊聊哪些因素會造成健康、或不健康的關係

其實孩子可能不知道所處的關係是否健康,也可能不確定他們的擔心、感覺、失望、批評戀愛對象等情緒是否正常。

父母可以用身邊親友、或是媒體上的故事舉例,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健康、不健康的關係。如果孩子正在戀愛、或談過戀愛,可以問他們,這段關係是否讓他們覺得有自尊、覺得充滿希望、互相關懷?這段關係讓他們多常擔心或陷入憂鬱?對方有哪些讓他們覺得很棒、或是讓他們擔憂、帶來麻煩的特質?

三、討論維持健康關係的技巧

要維持健康的關係,得仰賴多重技巧。像是坦誠溝通、遇到問題時一起解決、管理自己的情緒、對對方慷慨,願意深入了解對方的處境,又能夠用比較寬廣的角度來看待彼此的關係和種種改變與挑戰等等。

父母在跟孩子談感情的議題時,也可以討論案例中的人如何互相關懷、他們彼此關係的變化與挑戰、成熟的人如何處理壓力、哪些例子有成熟的關係與互動等。或者,聊聊電視劇裡的人為什麼會不開心,在掙扎什麼,缺乏些技巧?

四、考慮分享自己的經驗

如不介意,父母可以沉澱一下自己的經驗,跟孩子分享,有哪些成熟、或不成熟的例子和體悟。像是,當時的關係有哪些健康或不健康的地方;學到哪些經驗;如果從頭來過,會怎樣比較好;孩子如果遇到感情問題,可以跟哪些信任的人聊一聊。

與聽別人的故事相較,通常小孩會對父母的親身經驗更有興趣,也比較了解父母的性格,而更理解其中的情境。而且,孩子會思考自己跟爸媽有哪些相似或不像的地方,比聽別人的故事更能深入與了解情境,也思考如果是自己,會怎麼處理。

五、談談戀愛與性關係的倫理問題

哈佛發現,孩子在中學、大學時,就會遇到感情的倫理問題了。像是,發現朋友劈腿,而且雙方都是他的朋友,該怎麼辦?是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該不忠實?高年級的學長是否趁著自己的優勢,在剝削新進學妹的感情?

很多感情的事,因人、因事、因時而異,沒有標準答案。重點是,要用誠實、關懷、公平的方式來面對與解決。討論這些問題可以幫助孩子提早釐清感情路上會遇到的問題,他們有機會建立更成熟的感情,更懂得尊重別人,也鍛鍊複雜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