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份親職教育分享-孩子沈迷手機怎麼辦?臨床心理師的實務處方籤

by 陳品皓(米露谷心理治療所所長)

對於可能重度使用網路的孩子來說,如果再繼續毫無節制的放任下去,將會影響到孩子生活的各個面向。本文將分享陳品皓心理師建議的做法。

正視孩子重度上網行為

對於可能重度使用網路的孩子來說,如果再繼續毫無節制的放任下去,將會影響到孩子生活的各個面向。因此當你發現孩子的網路使用已經影響到他該有的表現時,就必須要正視這個問題。

我們對孩子的網路使用,除了擔心沉迷的問題外,另一個更重要的角度是:試著理解孩子用網路來逃避什麼,或是獲取什麼?

比如有的孩子一直在滑手機,都是在看社群上的動態,在掌握朋友的近況;有的孩子是一焦慮就會藉由上網紓解壓力;有的孩子上網是為了逃避關係中的孤獨感等。每一個孩子重度上網的現象背後,都是現實中遇到困擾或問題的結果。

釐清沉迷原因

孩子之所以頻繁的關注網路內容,除了網路容易吸引注意力以外,另一個原因多半是對目前個人問題的逃避與抗拒面對。當他出現難以消化的情緒(比如焦慮、擔心、委屈,甚至無聊)時,就會把網路當成媒介,試圖減輕情緒的困擾。

因此我們在面對孩子使用網路的問題時,除了要處理網路本身的重度吸引力外,最核心的議題就是要試著釐清:什麼原因讓孩子不斷想要使用網路?其他還包括孩子都在什麼時候用網路?想到什麼事情的時候會用?用的時候,原本的問題(比如寫作業的煩悶)有沒有減輕?用完之後,原本的問題有沒有真正解決?(比如壓力雖然暫時放鬆了,但原本想要逃避的課業或作業,有因為網路而解決嗎?)

透過釐清這些問題,我們也能幫孩子自己意識(或是覺察),他上網一方面除了玩樂以外,一方面也是把網路當作處理情緒的手段,背後可能反應出他面對困境的無力感。而這些是需要我們嘗試理解的面向。

合作代替禁止

一般來說,孩子們不太會覺察自己過度使用網路,對情緒、學業、生活、人際關係的改變,因此,帶著孩子「覺察」是第一步

通常,我會建議爸爸媽媽透過家庭會議的正式場合,分享你觀察到孩子因為使用網路帶來的損害,以及你的擔心。表達擔心這件事情是相當重要的,我們是因為這份擔心才有後續的各種情緒與反應,把擔心說出來,彼此才能從這個角度找共識,孩子比較能夠覺察自己的行為與後果,進入合作模式的機會也比較高。若直接以禁止的手段處理網路使用問題,往往會落入更多對立的局面,反而不是我們要的結果。

家庭會議中可以討論的項目

  • 時間規劃:包含每天能使用多少時間、已經使用多久時間,這兩項都要記錄,前者是從自我規範的角度出發,後者則是從自我覺察的角度回溯與目標的差異,並且量化為每週的表現。
  • 活動安排:除了上網以外,其他娛樂時間的替代活動。
  • 管控原則:當執行不力時,可允許的管控方法是什麼?家長在討論管控時,盡量避免以立即全面禁止、完全斷絕的方式出發,因為此舉引發的反彈會太大,如果家長熬不住孩子的反彈與抗拒,做出了讓步,之後就很難再堅持立場。一般來說,超時使用可以用往後扣時的方式進行,且最好就在下一次進行,否則最後會變成迷糊帳。
  • 白紙黑字:將會議紀錄張貼在電腦前或是手機背面,以充分作為提醒與彼此的共識。

弱化感官體驗

掌握感官弱化的原則:五感減「一」 =四不像。

如果孩子已經比較重度使用網路,影響到本分、責任跟人際關係時,建議在家庭使用中給予限制。如果手機完全的限制或管控有困難,你也可以考慮弱化孩子使用手機時的感官體驗,比如說規定不能放出任何音量(非禁止使用,但不能有音量,也不能使用藍芽耳機),通常這會降低手機遊戲的體驗品質,連帶影響使用的意願跟期待。

除了聽覺以外,遊戲的整體體驗感受也是一個感官弱化的方向。由於手機推陳出新頻繁,更強大的新機種才能順暢的玩容量大的遊戲,因此一開始提供孩子手機時,就應該以除役、舊世代的型號為唯一考量(能有基本通訊功能即可),如果再搭配手機電量的退化耗損,會大大降低遊戲中的感官體驗。

假如孩子希望能夠換新手機,那他就要想辦法好好說服你,讓你相信他憑什麼可以擁有新手機,包含他打算怎麼管理手機時間、什麼條件下才可以使用、一次可以使用多久、如何檢核是否有盡到該盡的責任、退場機制(沒收手機)是什麼等,這些都要說得清楚具體,甚至立定合約才有足夠的說服力(相關的談判與說服細節,可以在網路上搜尋關鍵字:陳品皓/手機/說服)

本文轉載親子天下,原文:https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97211